光伏行业“终局”走向何方? 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2021-03-19 16:51:39来源:全民光伏PVPlus 企鹅号

行业概况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分支,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而太阳能电池通常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

按照光伏电池片的材质,太阳能电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另一类是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碲化镉太阳能电池以及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等。

晶硅电池相对于薄膜电池起步更早、效率更高。随两轮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下行,多晶电池片成本快速下降,更便宜的多晶硅电池组件,大幅降低了度电成本,成为目前光伏市场绝对主流。

行业规模及空间

中国是全球第一风电及光伏大国。截至2020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已连续八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并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

光伏行业景气周期在路上。整理国家能源局和光伏协会的消息,可以预计“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国内年均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约为70-90GW,行业的总装机量即将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对于明后几年确定较高的领域,光伏是明年值得高度关注的细分方向之一。

行业所处阶段

光伏产业兴起于欧洲,后发动力在中国,价市场在全球。光伏行业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

发展初期2004-2010年:新增装机量年复合增速达81.0%,主要发展地在欧洲各国。光伏发电大规模产业化兴起于2004年欧洲,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推出政府补贴政策,推动光伏产业大规模商业化发展。

整理期2011-2013年:新增装机量年复合增速达12.8%。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大幅降低光伏补贴,光伏投资收益率下行导致下游需求减少,早期行业上游快速扩张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在2011、2012年相继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双反”调查,致使光伏行业整体打击惨重,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首次下滑

成长期2014-2018年:新增装机量年复合增速达22.1%,主要发展地在中国。2012年,中国为应对美、欧“双反”调查、加大光伏应用补贴力度,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于2013年7月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电价补贴标准和补贴年限。至此,中国接替主导光伏产业发展的接力棒,开启光伏产业的第二轮快速成长期。

价期2019-2025年:主要发展地在全球。伴随光伏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改善,光伏发电在很多国家已成为清洁、低碳、同时具备价格优势的能源形式,光伏开始进入全面价期,全球光伏市场有望将开启新一轮稳健增长。

行业“终局”及竞争格局

行业更新换代太快了,方向的选择也特别重要,过去,行业里有600多家电池企业,现在大的企业也只剩这么几家了。事实上,技术变化不断带动了电池企业的洗牌与集中度的提升。

光伏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提高成本下降的行业。单晶技术出现后,与多晶之间的转换效率高下立判,但在初期,单晶面临成本高的问题,随着产业链不断努力,单晶成本降低,对多晶的优势逐步确立。不少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应用单晶技术的产品市占率有望超过90%。

单晶取代多晶的过程中,有的巨头倒下了,也有新的巨头产生,例如,隆基股份就是单晶技术的典型代表。

回顾最一段时间的技术热点,可以看到,大硅片、异质结、颗粒硅纷纷受到追捧,光伏行业正处在不同环节多种技术路线交织、变革的时期。越是在技术变革期,行业的格局越容易重构,巨头有巨头的风险,而二三线企业也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就硅片环节来看,虽然市场仍在争论到底是182硅片更好还是210硅片更好,但大尺寸硅片已经成为市场共识。如果时间退回到去年,硅片市场还是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双寡头”的天下,但是到了今年,硅片“新势力”企业陆续崛起。

典型的代表是上机数控与京运通,11月至今,上机数控签署了多个硅片供货合同,涉及的总金额超过250亿元,签约对象包括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等。京运通最也披露了78亿元的硅片供货合同。由此可见,“新势力”们一定程度上正在逐步被认可。

对于“新势力”企业而言,实现弯道超车的原因主要就是把握住了大硅片技术的切换周期。当然,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新势力”企业不愿意在182与210的硅片尺寸之争中站队,而是依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生产。

相比之下,龙头硅片厂商旧有产能保有量大,转型步伐走起来或许不会那么快;此外,龙头硅片厂商由于一体化布局的因素,可能还面临独立不足的问题。由此,光伏企业在技术赛道切换中的风险与机会可见一斑。

光伏电池也处在深刻变化阶段,目前PERC电池已进入成熟期,效率的瓶颈已经初现。异质结电池具有高效率、低衰减和低温度系数的优势,很可能是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可以说,电池环节的技术路线切换会带来一波新的浪潮,这足可以媲美单晶取代多晶的浪潮。

产业链结构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硅料、硅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系统五个环节。上游包括原料高纯度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制造,硅片的生产。中游包括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玻璃,支架等)以及逆变电器环节。下游是光伏发电的应用端,包括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

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料高纯度多晶硅材料

硅料作为产业基础原材料,早期曾被国外封锁,2013年后在光伏产业政策的持续驱动下,国内多晶硅厂商技术突飞猛进、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我国多晶硅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2019年,我国多晶硅有效产能达46.6万吨,产量达34.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7.3%,同比提升了9.2个百分点。2008-2019年,我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8.80%和36.67%,多晶硅原料的供应已经不再是光伏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瓶颈。

硅料产能周期已过,且20年产业链价格大跌,降低硅料厂商扩产意愿,20年新增仅东方希望3万吨,协鑫2万吨,同时海外预计退出约10万吨,21年扩产除了通威8万吨(年末投产,还需考虑爬坡,对当年产量无贡献),没有其他新增产能。由于硅料环节扩产需1-2年,故未来硅料产能确定很强。

晶体硅可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两者都具有金刚石晶格,具有金属光泽、可导电,并且具有半导体质。根据不同的硅原料,可制成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电池具有高电池转换率和良好的稳定,但其成本高,早在20年前,单晶硅电池就突破了20%以上光电转换效率的技术壁垒。

多晶硅电池成本低,但其转换效率低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光伏产业链中游:

光伏电池

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靶材主要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环节以及HIT(异质结)电池的导体层。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按照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硅片涂覆型太阳能电池以及PVD工艺高转化率硅片太阳能电池,其中硅片涂覆型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不使用溅射靶材。

目前靶材主要用于太阳能薄膜电池领域,而HIT作为PERC(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电池)未来的替代技术,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从而带动靶材需求。

根据Pvinfolink数据显示,光伏电池产量全球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通威10.1%、爱旭股份5.1%、晶澳5.1%、晶科5.1%、韩华4.9%。通威是连续三年成为全球产能及出货量第一的独立第三方电池企业。

光伏组件-光伏玻璃

光伏玻璃位于光伏产业链中游,由于晶体硅电池片机械强度差,并且其电极很容易受到空气中的水分和腐蚀气体的氧化和锈蚀,使得其在露天环境中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所以通常利用光伏玻璃与背板通过EVA胶膜将电池片密封在中间,这样可以保护电池不受水分、氧气等气体的氧化和腐蚀。之后再安装铝边框与接线盒,由此封装成太阳能电池组件。

光伏玻璃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超白压花玻璃、超白加工浮法玻璃及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玻璃。一般而言,晶体硅光伏组件使用超白压花玻璃或超白加工浮法玻璃。

一方面可以对太阳能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增加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超白压花玻璃及超白加工浮法玻璃的含铁量相对较低,透光率更高,能够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光伏玻璃产业高度集中,福莱特与信义光能市场占比约为58%,是光伏玻璃的领域的寡头,竞争优势明显。

光伏组件--光伏支架:

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支撑、固定、转动光伏组件而设计安装的特殊结构件。

光伏支架需要在特定环境下长期使用。具备较强的抗风压、抗雪压、抗震、抗腐蚀等机械能,确保在风沙、雨、雪、地震等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转,并且使用寿命一般要求达到25年以上。需要满足项目地的各项标准。

光伏电站设计核心为结构设计,整个光伏电站结构设计主要通过光伏支架实现,光伏支架在光伏电站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光伏支架投资成本低,CPIA预测2020-2025年我国固定式光伏转动区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

在全球来看,目前美洲地区依旧是光伏跟踪支架的主要市场,占全球跟踪支架需求的一半以上。但年来很多新兴光伏市场,特别是亚洲、澳大利亚及非洲,跟踪支架的需求也快速提升。

根据WoodMackenzie统计,全球前七大跟踪支架厂家只有中信博和Nclave为中资企业,其他均为欧美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的先发企业,NEXTracker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3%、30%及29%,技术方案已深入人心、形成了一定的用户惯。

相比之下,作为光伏主要硬件国产化最后一步,中国光伏支架企业企业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国内跟踪支架渗透率仅为10%),市场潜能较大但也同样需要一定时间。

光伏逆变器:

目前国内逆变器、跟踪支架厂商在全球份额仍远不及光伏中游环节70-80%的市占率。

中长期看中国厂商具备产品更新迭代快,产业链、人工等优势,随着中国厂商在海外的品牌力逐渐增强,全球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中国逆变器龙头厂商持续降本增效,产品价比优势凸显并赶超海外企业,而海外部分厂商如Schneider(退出公用事业规模的逆变器业务)、ABB(向Fimer出售逆变器业务)等逐步退出市场,市场竞争格局改善。

下游:光伏发电的应用端

过去几年,我国以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政策推动方面以国家主导为主,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运行方式,更容易迅速推动集中式光伏系统的建设,直接导致现有光伏装机中,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占比较高。

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规模化应用起于2009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光电建筑应用”,分布式受到国家重视,除了它灵活多变的形式外,分布式光伏主要在用户侧的优点越发凸显。

光伏作为目前大力推广发展的一种能源,在“双循环”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内循环中,光伏发电作为可循环能源,可以保障能源供给。在外循环中,不断升级、完善的光伏制造产业链将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光伏企业加快布局。

“十四五”期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约358.4GW,年均约71.7GW,比“十三五”期间年均装机量增长约78%,光伏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如分布式光伏、BIPV、光储一体化等项目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碳中和、能源局表态2021年风、光装机120Gw,均助推行业估值中枢进一步抬升。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