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概念火了!央行行长释放"碳中和"重磅利好信号
碳中和概念火了!在近期股市震荡行情下,央行行长释放"碳中和"重磅利好信号,借着政策红利、顺周期、低估值等叠加优势,为A股市场和港美股相关板块涨势赋能,成为近期资本市场一大亮点。
据3月22日港股行情数据显示,碳中和概念股集体爆发,港股通个股中,碳中和概念成为内资首选,其中,中广核新能源(01811.HK)大涨超10%,大唐发电(601991.SH)、龙岩店里涨近9%,此外,阳光能源、福耀玻璃、信义光能(00968)、信义玻璃(00868)等集体爆发,碳中和概念股被再度引爆。
其实在去年就提出"碳中和"时间表,碳中和概念股已经受到一波追捧,但如今碳中和为何再度成为热词?又释放了什么政策利好?围绕碳中和又有哪些资产配置机会?
易纲释放"碳中和"重磅利好
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发表讲话中释放重磅利好,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同时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在碳中和约束条件下,有两个方面的任务格外紧迫。
第一,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第二,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需要及时评估、应对。国际研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等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同时,绿色转型可能使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下跌,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
此外,3月20日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时发表演讲时同样表示,中国实现碳中和可能需要数百万亿级的投资和持续数十年的努力。当绿色转型成为明天最大的确定性,将有力地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领域,绿色股权(PE/VC)投资正当其时。在新能源技术、材料、工艺等“绿色新基建”领域,高瓴按照“碳中和”技术路线图,深入布局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芯片等产业链上下游。
碳中和逆势大涨引爆市场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当之无愧的热词。作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碳中和的战略趋势日益明确。
政策上的持续加码,给碳中和板块带来了利好,为此,碳中和板块逆势大涨,持续受到追捧,2021年以来A股市场首只10倍股已然从这一板块诞生。
据3月23日A股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南网能源最近一段时间涨势惊人,实现6天5板,3月份以来股价涨幅超过100%。除了南网能源外,整个碳中和概念板块近期也涨势凌厉,明显强于同期大盘。
碳中和指数今年2月上旬尚一度只有794.25点,但近期持续猛涨,盘中离1100点已经不远,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涨幅超过30%,同期沪指、深证成指等大盘指数却处于连续调整状态,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碳中和现象”也持续蔓延至港股美股,据3月22日行情数据显示,在政策刺激下新能源发电大涨,中广核新能源(01811.HK)涨11.06%,龙源电力涨8.63%。行业方面,碳中和是除了非碳发电之外,传统行业高耗能产业可能出现减排下的新一轮供给侧改革,行业出清和集中度提高有利于电力、煤、化工、冶金等周期行业龙头。
聚焦资产配置三大主线
碳中和相关政策标志着中国将在碳减排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从气候治理到能源转型,从经济内循环到,碳中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的意义不言而喻。当从碳中和的整体概况入手,寻找最佳资产配置方法。
要达到碳中和,主要有三种方法,同时对应着三条投资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从碳排放的前端出发,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用低碳替代高碳、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新能源的崛起必然导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需求下降,行业会加速出清,相当于给传统能源再来一次供给侧改革,整个行业受损,但细分龙头有望受益。
第二条主线是从中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包括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
建筑业的高碳排放方面,低碳环保材料的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在交运方面,新能源车产销持续扩张还将进一步拉动上游电池、设备以及电子元件的需求;在原材料方面,传统“高碳排”材料制造业会受损,如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但里面的优质龙头会受益。
第三条主线是从后端出发,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促进资源品的回收再利用。
除了从碳排放链条上减少排放外,实现碳中和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碳交易。即鼓励减排成本低的企业超额减排,将富余的碳排放配额通过交易的方式出售给减排成本高、无法达到碳排放要求的企业,从而帮助后者达到减排要求,所涉及的相关企业可重点关注。
整体来看,碳中和是一个很长期、很宏大的国家战略,涉及到多个行业,三个资产配置主线的行业板块或将从这个趋势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在资本市场就会有好的表现。短期很多都是主题炒作,中长期还是要回归公司的基本面,同时考虑经济周期带来的行业轮动。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精彩推荐
- 碳中和概念火了!央行行长释放"碳中和"...
- 减税降费精准“滴灌”中小微 多措并举...
- 多重因素共振 国际海运高峰压力难缓解...
- 阅文业绩同比由盈转亏 加码IP生态效果几何
- “退费难”成教育培训最大顽疾 投诉量...
- 终结“天价”考位乱象,彻底铲除社会培...
- 万达商业发布公告称:撤回A股IPO申请,...
- 洛阳农商行改制后发展存隐忧:营收净利...
- 曾经的车贷龙头微贷网2020年亏损7亿,再...
- 2021年3月小麦市场供需形势分析:预计国...
- 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净值上涨1.13% 场...
- 国际油价跌逾1%,油价经过四个月的反弹...
- 黄金饰品价格下降20%,金店客流明显增加
- 焦作万方与荣安地产跌停 迎水投资旗下...
- 天赐材料跌停报76.03元 上月国泰君安上...
阅读排行
-
减税降费精准“滴灌”中小微 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上一篇2021-03-24 15: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