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2021年亏损近3亿,连续四年净利下滑!股价自高点跌去86%,海底捞市值相当于18个呷哺
3月11日,呷哺呷哺发布盈利预警,2021年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61.5亿元,同比增长约13%。净利润亏损约人民币2.75亿元至人民币2.95亿元之间。
2018-2020年,呷哺呷哺的净利润分别为4.62亿元、2.88亿元、183.70万元。已经连续四年净利润下滑。
叠加疫情冲击,呷哺呷哺的业绩惨不忍睹,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呷哺呷哺市值3月11日只有40.83亿港元(1港元=0.8074人民币),相比比它晚了好几年创立的“后浪”海底捞,后者是指如今已经高达765亿港元,相当于18个呷哺呷哺,简直是被“后浪”拍死在了沙滩上。
从股价来看,呷哺呷哺在2021年2月26日收盘价为27.08港元,达到上市以来的最高点,进入2022年股价依然“跌跌不休”屡创新低。3月11日收盘股价是3.75港元,相较于最高点,股价跌去超86%。
屋漏偏逢连夜雨,下降的业绩也让一大批资本加速了撤离。包括高瓴资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大股东相继对其进行了清仓式减持。
2021年股价暴跌、投资人清仓减持、管理层频繁动荡、公司业绩急转直下……呷哺呷哺一系列负面消息缠身。或许2021年公司亏损严重早已铁板钉钉。
而呷哺呷哺将亏损归咎于关闭约 230家餐厅和餐厅业绩下滑,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上涨的价格,失去的人心
创立于1998年的呷哺呷哺,当初是以一人食的定位,成为了市场上的“小火锅之王”。而其取得成功的因素中,低价的亲民路线无疑是不可忽略的。
面对去年呷哺呷哺菜品涨价的现象,顾客们怨声载道。
客单价一路水涨船高从从2015年的46.8元涨到2020年的62.3元,价格越来越高,消费者却越来越少,翻台率从7次/天的高光时刻跌到2.3/天。而在2021年上半年,呷哺呷哺亏损超4000万元,门店翻台率额更是下降到了2.3次/天。
图:2021年呷哺呷哺半年报
为了给消费者们一些涨价的理由,餐厅装修也进行了升级,大幅减少了一人吧台式座位,增加二人、四人桌位,产品线增加,由包装小料变为小料台,增加台式茶铺,餐厅环境变为新中式禅风等等。
但消费者们对呷哺呷哺的改变并不买账,无奈之下呷哺呷哺最终选择降价。
2021年年底在食材上涨的大环境下,这或许是头部餐饮企业首家主动“降价”。降价或许意味着“小火锅之王”呷哺呷哺的自救之路已经开启。但是因盲目涨价劝退的消费者或许再也会回头消费了。
除了涨价失去年轻人的心,呷哺呷哺同时还面临着一系列竞争者的“围攻”。
被新入局者“围攻”,赛道异常拥堵
像巴奴、小龙坎等火锅品牌以及吉野家、和府捞面、老乡鸡等快餐品牌纷纷入局小火锅赛道,都在试图抢食这块大蛋糕,赛道“拥堵异常”。
据NCBD发布的《2020—2021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总收入将达到8880亿元。但是火锅行业的整体格局仍然比较分散,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前五品牌市场份额加起来也只有7.4%,这就让不少新玩家有了分一杯羹的想法。
相关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与火锅相关的注册企业达到5.03万家,同比增长4%。“呷哺呷哺”们要面对的,显然不再是海底捞这样的竞争对手。首当其冲的就是明星火锅店和网红品牌,类似贤合庄等。
“群雄逐鹿”大局面开启,火锅赛道都从未“内卷”得如此厉害。这也不断迫使呷哺呷哺和海底捞这样的老牌火锅,迫切地寻找突破“内卷”的方法。
蒙眼狂奔,加快开店节奏
面对火锅“新势力”的入侵呷哺呷哺希望快速占领市场,以量取胜,这也为如今的亏损埋下伏笔。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千店计划”,在每年平均新增158家新店的节奏下,2019年“千店计划”迅速完成。
呷哺呷哺是依靠不断扩张的门店来获取营收增长的。2014-2020年,呷哺呷哺的门店数量由452家增加到了1061家,新开店数量分别为86家、100家、112家、155家、195家、243家、129家。
但在拼命开店的同时,呷哺呷哺显然有些“蒙眼狂奔”。
以开店最多的北京为例,310家呷哺呷哺门店分布在北京16个区,平均下来每个区有将近20家。于是,密集分布的门店之间开始“打架”。2017年起,呷哺呷哺的翻台率和单店收入均有所下滑。
随着开店进行的如火如荼,呷哺呷哺的净利润竟然不断下滑,从2018年的4.62亿元减少至2020年的183.70万元。与此同时,呷哺呷哺的翻座率也一路下跌。2014-2020年,呷哺呷哺的翻座率分别为3.8倍、3.4倍、3.4倍、3.3倍、2.8倍、2.6倍、2.3倍。
2021年上半年员工成本9.26亿,同比增长45.6% 。员工人数剧增近400人到30087 人 。不停扩张直接导致呷哺呷哺的营业成本和供应链管理难度大幅提升。
2021年“宫斗”主角赵怡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解释称,翻座率的下降与上市后进行扩张和加密有关。
“经过两个多月的市场走访,我们发现部分门店出现了严重的选址错误,导致亏损。”2021年8月19日,呷哺呷哺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在媒体面前透露了即将关闭200家亏损门店的决定。此外,呷哺呷哺旗下高端品牌in xiabu xiabu和门店将陆续全面退出市场。
图:2021年呷哺呷哺半年报
2021年上半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以下的城市门店全面收缩。
事实上呷哺呷哺关店潮早就静悄悄开始了。
财报显示,2020年底,呷哺呷哺在中国24个省份及自治区的130个城市以及3个直辖市拥有及经营1061间呷哺呷哺餐厅。此次关店涉及了公司约五分之一的门店。
据呷哺呷哺2020年财报显示,净利润0.02亿元,同比下降99.31%;营业收入54.55亿元,同比下降9.54%。2020年成为了呷哺呷哺自上市以来年度净利负增长最严重的一年。
呷哺呷哺的失意,并不仅仅是转型高端的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呷哺呷哺整体营收同比下降9.53%,其中呷哺呷哺火锅收入同比下降25.9%,但湊湊收入同比增长40.3%。
湊湊将会成为呷哺呷哺“第二增长曲线”?
“第二增长曲线”发掘或胎死腹中
2018年,成立仅两年的湊湊年营收就达到了5.56亿,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74.9%。到2019年时,湊湊的营收已经翻倍扩大到12亿元,占呷哺呷哺总体营收的19.9%。2020年,仅有140家门店的湊湊更是贡献了呷哺呷哺31%的收入。
2021年年上半年,湊湊营收已超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将近一倍,已经占到呷哺呷哺集团总收入超36%。
张振纬规划的公司的股权架构:湊湊与呷哺呷哺之间是完全独立运营;湊湊最终分拆成为一家能够上市的独立公司。
在外界看来,湊湊已然是呷哺呷哺抓住增长机遇的重要窗口,但显然集团的决策层并未就此达成共识,否则也不会出现一手创办湊湊的CEO张振纬出走单干的结局。
正是这湊湊最终独立上市的构想,与整个集团的利益产生了冲突。在湊湊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湊湊已成为资本市场对于呷哺呷哺估值的关键,如若分拆则势必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估值产生严重影响。由此看,张振纬的出走,可能是一场必然的分手。
而呷哺呷哺在推出湊湊后,又接连推出了茶饮品牌茶米茶,以及新的火锅品牌in xiabuxiabu,力图从锅底、创意等方面再度破局。只是这些新故事最终能不能讲得好仍是一个未知数。
曾经山峰峦起如今一马平川,曾经的资本宠儿现如今成“过街老鼠”。危局之中,从着手上市到现在已经磕磕绊绊了十年的呷哺呷哺,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如今正在“重整河山”的呷哺呷哺,必须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一以贯之地走下去,才会有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呷哺呷哺2021年亏损近3亿,连续四年净利下2022-03-14
- 【异动股】新冠药物板块拉升,诺泰生物(6882022-03-14
- 【异动股】航空机场板块下挫,白云机场(6002022-03-14
- 【异动股】激光雷达板块下挫,光库科技(3002022-03-14
- 保利发展(600048.SH)逆势涨3.51%报16.8元 2022-03-14
- 新华保险(1336.HK)反映收入增长恢复减慢及2022-03-14
- 电信诈骗种类多,我来数科教你有效识别诈骗2022-03-14
- 《敢达争锋对决》维根的敢达之力:敢达列基2022-03-14
- 魏桥纺织(2698.HK)盘中一度涨6.91%报2.32港2022-03-14
- 美多集成灶与永达传媒达成战略合作,搭载高2022-03-14
- 节能减排循环发展,龙大美食推进“双碳”目2022-03-14
- [公司]融资来源充沛发展前景向好 金科股份2022-03-14
- 迪阿股份2022年1-2月净利润同比增长约38%2022-03-14
- 智能制造迎高景气发展 ODM厂商加码技术创2022-03-14
- 格力优势正在减弱?高分红难获市场“芳心”2022-03-14
- 【盈警】香港航天科技(01725.HK)料2021财年2022-03-14
- 世纪联合控股(01959.HK)料2021年综合除税后2022-03-14
- 【盈警】太和控股(00718.HK)料2021财年除税2022-03-14
- 58同城2021年成都楼盘用户指数TOP榜 网红2022-03-14
- 荷兰政府宣布为初创企业提供3500万欧元疫情2022-03-14
- 深圳:疫情存在较高社区扩散风险,仍需进2022-03-14
- 广东:建设省数据交易场所、粤港澳大湾区大2022-03-14
- 中信证券:融资需求不足,政策有望发力2022-03-14
- 货币政策力挺稳增长,降准降息可期2022-03-14
- 天猫健康开售新冠抗原自测产品 诺唯赞产品2022-03-14
- 深圳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正常运作且已做应急预2022-03-14
- 午评:三大指数震荡下行 沪指跌1.30%创业2022-03-14
- 华大基因与8家机构签订新冠抗原产品合作框2022-03-14
- 开立医疗董秘回复: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公司2022-03-14
- 江南化工:2021年实现净利润10.53亿元 同2022-03-14
精彩推荐
- 呷哺呷哺2021年亏损近3亿,连续四年净利...
- 【异动股】新冠药物板块拉升,诺泰生物(...
- 【异动股】航空机场板块下挫,白云机场(...
- 【异动股】激光雷达板块下挫,光库科技(...
- 【盈警】香港航天科技(01725.HK)料2021...
- 世纪联合控股(01959.HK)料2021年综合除...
- 【盈警】太和控股(00718.HK)料2021财年...
- 荷兰政府宣布为初创企业提供3500万欧元...
- 深圳:疫情存在较高社区扩散风险,仍...
- 广东:建设省数据交易场所、粤港澳大湾...
- 中信证券:融资需求不足,政策有望发力
- 货币政策力挺稳增长,降准降息可期
- 雅士利国际(01230.HK)停牌
- 凯莱英(06821.HK)料首季营收同比增超150...
- 雅士利国际在香港暂停交易 此前股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