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手术机器人风头正盛,微创机器人能成为龙头吗?

2022-09-06 21:46:00来源:满投财经 微信号

9月3日,医保局宣布将完善创新医疗(002173)器械价格形成机制,暂时不对创新医疗器械实施集中带量采购,为创新医疗器械提供发展空间。政策利好消息的传出,让创新医疗器械市场为之一振,9月5日开盘后,相关概念股大部分有所上涨,其中手术机器人(300024)赛道的微创机器人(02252.HK)更是涨超6%。

说起微创机器人,这个业务覆盖面极广的手术机器人公司近几年可谓是出尽风头,在当前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手术机器人行业也隐隐有了龙头之姿。不过,公司的发展究竟如何呢?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手术机器人行业,微创机器人真的能够拔得头筹吗?

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款产品获批,收入却远不及研发成本

作为一个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微创机器人最受关注的自然是其产品的研发进度。资料显示,微创机器人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家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专科的手术机器人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多款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旗舰产品蜻蜓眼、图迈和鸿鹄获得NMPA上市批准,具备商业化前提,其中鸿鹄在今年7月还获得了FDA的510(k)认证,能够在美上市。

既然已经有三款产品获批,那么按理说微创机器人的销售收入应当较为可观,但业绩公告的显示却并非如此。截至6月30日,微创机器人2022年仅获得104.8万元的销售收入,均来自去年上市的产品蜻蜓眼。这意味着公司在2022年上市的产品并没有马上开售,而之前已进入市场的产品在2022年上半年的商业化推进也仍在初期。

与收入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公司日渐厚增的研发成本。随着多款产品进入研发后期,研发人员、材料及消耗品的需求相应上涨,再加上报告期内图迈、鸿鹄两款产品的注册申请和临床试验也需要资金,截至6月30日,微创机器人的研发成本累计高达3.36亿元,较去年同期提高110.2%,也远超于同期的销售收入,导致净亏损扩大。

02

商业化已准备就绪,亟待扭亏为盈

尽管无法实现迅速的商业化,微创机器人却也为其做足了准备。

在销售及营销开支方面,2022年上半年微创机器人的销售及营销支出为0.64亿元,同比增长337.7%,增长主要来自于商务团队人员、医生培训成本及市场推广材料消耗的增加,而这些则分别作用于产品营销体系的完善和临床推广,属于高端医疗器械商业化前的必须支出,预计将能助力后续大规模的商业化。

而在资产方面,截至6月30日,微创机器人拥有存货1.94亿元,报告期内增加76.5%,增量主要为原材料、在制产品和部分低价值的消耗品,用于确保产能满足销售需求;此外,公司在上海和苏州已分别拥有生产基地,截至6月30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也高达4.35亿元,较去年年底有所增加,亦是为下半年图迈、鸿鹄的初销售和有望在2023年实现放量的蜻蜓眼做好了量产准备。

此外,在资金方面,截至6月30日,微创机器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8亿元,虽由于研发支出的增加和商业化推广准备而较2021年底的1.94亿元有所下降,但依然较为充足,抗风险能力较强。而净资产负债率则为1%,较2021年底有所增加,但鉴于计息借贷总额远低于在手现金,目前公司也并无太大的偿债压力。

总之,就上半年业绩来说,作为一个已有产品开始商业化的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微创机器人的表现差强人意。基于其产品本身特性,大规模销售仍需一定时间,而随着产品研发进入后期以及获批产品商业化的推进,未来公司的研发成本和销售费用仍将保持上涨。换句话说,公司净亏损的扩大趋势或将继续,但连年扩大的净亏损也是为扭亏为盈打下的基础。

03

快速增长的市场里,本地优势和布局是核心

其实,纵观整个手术机器人市场,亏损都是国内公司的现状,但这一行业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公司的进入,主要还是因为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当前的医疗行业,如果要挑选最为热门的赛道,那么手术机器人必为其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机器人拥有了更高的精确度、一致性和操控性,与传统微创手术相比,可有效降低外科医生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缩小伤口面,缩短术后恢复周期,作为拥有极高临床价值的高端医疗器械,在优质医疗资源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下,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据Frost Sullivan统计,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23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54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能达到4028亿元,2020-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1.5%。而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当前渗透率并不算高,2021年市场规模为42亿元,仅占全球市场的4.9%。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需求较多,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也较快,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84亿元,占比增至14.5%。

由于中国进入手术机器人市场的时间较晚,大部分公司的发展尚处于早期,目前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仅在中国,行业都以外资巨头为主导。以细分赛道中市场规模最大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直觉外科(ISRG.US)的达芬奇机器人在2020年全球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占比超过80%,而在中国,达芬奇机器人则更是长期垄断市场,直至2021年第一款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上市,这一垄断局面才得以被打破。

对于微创机器人来说,相较于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已获长期市场检验的外资巨头,公司的主要竞争力在于本地优势。还是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据富途证券调查,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的售价约为2430万元,比在美国至少贵694万元,而操作器械的售价也高达10万元,是在美国的4倍左右。巨额的价格差让国产化成为迫切需求,而微创机器人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已有两款产品上市,待产品经市场检验后,预计将能凭借价格优势挤压昂贵外国产品的市场空间。

而随着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获批上市产品的增多,再加上政策的支持,来自国内公司的竞争也在加剧,针对国内其他企业,微创机器人的优势则在于产品的布局。前文已提到,微创机器人在手术机器人五大细分赛道均有布局,丰富的产品管线使得公司能够抓住多个细分市场。同时,不同产品使用技术也有部分具有互通性,因此全面的布局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产品的研发效率。不过,另一方面,由于管线较多,在研产品所需的研发投入较大,也为公司带来了明显的资金压力。

总而言之,手术机器人这片蓝海,在外在里皆是波涛汹涌。微创机器人目前拥有多管线研发的技术实力、全方位布局的产品优势和充足的商业化准备,在政策的支持下,虽然微创机器人现阶段的商业化能力不算太强,但在产品经市场长期检验和不断推广后,实现盈利进而成为行业龙头还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满投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